日治时期台湾的经济模式被称为典型的殖民地经济,主要原因如下:
资源供应地与市场:日本将台湾作为其资源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台湾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被用来支持日本本国的工业发展[1]。台湾经济在“工业日本”与“农业台湾”的原则下,成为日本工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4]。
经济政策与控制:日本通过总督专制和警察制度控制台湾社会,台湾人没有平等的参政权[1]。日本殖民当局通过“日台经济一体化”控制台湾经济命脉,企图使其成为日本控制东南亚乃至中国的跳板[8]。
经济剩余生产控制:日本资本主义者使用各种手段极力防止台湾金融企业阶级的崛起,将台湾的经济剩余生产置于日本控制下[7]。
经济体质扭曲:台湾被全面殖民地化,在经济领域,其经济体质逐渐扭曲,形成依附于殖民母国的经济结构[3]。
专卖制度与财阀垄断:为攫取殖民地财源,总督府殖民初始就在台湾实施专卖制度,指定日本财阀垄断经营鸦片、樟脑、烟草、茶叶等[13]。
农业政策:在农业方面,台湾成为日本特用作物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在经济统制时代[15]。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日治时期台湾典型的殖民地经济模式,即台湾经济的发展和资源配置完全服从于宗主国日本的利益,导致台湾经济的依附性和不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