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被称为“榕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榕树众多:福州遍植榕树,整座城市被绿荫环绕,榕树是福州的“市树”。据搜索结果显示,城区有近1000株古榕树,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株千年古榕树[1]。
历史渊源:早在唐天祐年间,翁承赞的诗中就提到“至榕城册封”,说明唐代福州已有“榕城”的称呼[3]。东晋前福州叫冶城,东晋时福州太守张伯玉号召居民遍植榕树,从此福州街头出现“暑不张盖,绿荫满城”的景象,因此得名“榕城”[6][7]。
文化象征:榕树在福州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文化象征。榕树的“有容乃大”精神契合了福建人的崇尚精神[10]。
抗洪作用:北宋治平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为抗洪涝灾害,带头在自家门前种植榕树,榕树的根系发达,有助于固土防洪[11]。
榕树的灵性与庇荫:榕树最具灵性人性,最能造福庇荫乡人,世人称之为榕荫[1]。
综上所述,福州之所以被称为“榕城”,是因为城内榕树众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且榕树在当地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