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为什么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选择删去大量史料,而不是一味增加内容?

Moonshot回答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选择删去大量史料而不是一味增加内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追求真实性和可靠性:司马光在运用史料时建立了考异方法,对于一件事用三四个出处写成的情况,他需要选择其可信者从之,并考辨其同异,辨证真伪1。这表明司马光重视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非数量。

  2. 精炼和去繁就简:《资治通鉴》展示的是一个道理: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应该以个人的好恶来改变。司马光通过选择、编排史料,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故事当中,这是他的高明之处2。这表明司马光追求精炼和去繁就简,以确保内容的精炼和观点的隐性传达。

  3. 避免主观臆断:司马光不是道学家,也不会以空洞的理论说教来启迪。对于助手在《长编》中识别处理过的史料,司马光并非一味承袭,而是做了认真的审核订正3。这说明他避免主观臆断,力求客观公正。

  4. 突出重点和教育意义:《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在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史为鉴,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因此,司马光在编纂时更注重突出重点和教育意义,而非简单地堆砌史料4

综上所述,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删去大量史料,是为了追求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精炼和去繁就简,避免主观臆断,并突出重点和教育意义。这些做法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高超的编纂技巧。

Footnotes

  1. 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 - 书评季刊

  2. 得到 - 《成事之道:一本书读懂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3. 豆瓣 - 《资治通鉴考异》整理说明

  4. 中华经典通识 - 《资治通鉴》通识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