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部落的起源与唐代的“蒙兀室韦”有着直接的关联。根据搜索结果中的多个来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名称演变:“蒙兀室韦”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最早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中[1]。“蒙兀”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2]。
族群发展:“蒙兀室韦”是室韦部落中的一支,后来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3]。
地理位置:“蒙兀室韦”约在10世纪初,由额尔古纳河以东向西迁移,最后到达斡难河(今鄂嫩河)发源地——不儿罕山(今大肯特山)[4]。
历史渊源:我国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蒙古族祖源东胡,鲜卑—室韦—蒙古有一脉相传的历史渊源[5]。
族群融合:在西迁的过程中,“蒙兀室韦”与生活在漠北一些突厥后人,相互融合而使自身的族群结构在融合中发展[6]。
综上所述,蒙古部落的起源与唐代的“蒙兀室韦”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后者是前者的早期形式和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族群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