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一词最早出现在高句丽广开土王碑(公元414年)上,原意指“倭人侵略”某地,后来“倭寇”作为名词独立,用来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历史上,倭寇一词的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
早期记载:据《倭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倭寇”一词最早见于高句丽广开土王碑,意为“倭人侵略”某地[1]。
明代倭寇问题:明代前期,山东海防主要为防御和抗击倭寇的侵扰而设,洪武时期,山东是罹受倭害较为严重的沿海省份之一[2]。倭寇问题成为中日之间外交活动的重要议题,明太祖每次遣使日本,都会提及倭寇问题并明确要求日本禁倭[3]。
晚清时期:晚清时期,在光绪皇帝的上谕中,大量使用“倭寇”指称日军,衍生出倭军、倭兵、倭炮、倭廷等词[4]。
现代影响:明代的“倭患”经历留下了持续的“倭寇”记忆,并对明清时期的海权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中期以迄清中期的海防论述,多以“倭/寇”为假想敌,以“备倭/防寇”[5]。
综上所述,倭寇一词从最初指代倭人侵略的行为,逐渐演变为专指来自日本的侵略者,并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载了不同的政治和军事含义。这一词汇的演变反映了中日关系及东亚海域安全态势的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 [1]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80%AD%E5%AF%87 [2] http://dyyjy.zjgsu.edu.cn/show.asp?cid=460 [3] https://www.haijiaoshi.com/archives/7340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0%AD%E5%AF%87/290899 [5] https://nichibun.repo.nii.ac.jp/record/2724/files/kosh_026__161__159_172__161_17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