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开始认为五种不同的超弦理论实际上是等价的,主要是因为物理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关键的联系和对偶性。这些发现表明,尽管五种超弦理论在表面上看起来不同,但它们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从而暗示它们可能是同一个理论的不同方面。
额外维度和紧致化:超弦理论需要额外的空间维度来实现数学上的自洽性。这些额外的维度通常被假设为以某种方式紧致化或卷曲起来,以至于在宏观尺度上无法被直接观测到。不同的紧致化方式可能导致不同的物理现象和理论表述,但它们在更深层次上可能是等价的。
S对偶性和T对偶性:物理学家们发现,某些超弦理论在进行特定的变换后,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超弦理论。例如,1995年爱德华·威滕提出的S对偶性表明,某些看似不同的超弦理论实际上是同一个理论在不同的参数下的表现。此外,吉川圭二和山崎真在1985年发现的T对偶性也展示了九维空间中I型和II型超弦理论之间的关系。
M理论:为了统一这五种超弦理论,物理学家们提出了M理论,它被认为是一个更为基本的理论框架,五种超弦理论可以视为M理论在不同极限下的表现。M理论引入了“膜”(brane)的概念,这些膜可以有不同的维度,并且弦可以附着在这些膜上。
数学上的证据: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在研究超弦理论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数学证据来支持这些理论之间的等价性。这些证据包括共形场理论、代数几何和拓扑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五种超弦理论之间的等价性是通过额外维度的紧致化、对偶性变换、M理论的提出以及数学上的证据来支持的。这些发现不仅推动了理论物理的发展,也为探索宇宙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