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东夏国在1233年被蒙古攻破后,为什么仍然在历史记载中存在多年?

Moonshot回答

东夏国在1233年被蒙古攻破后,之所以在历史记载中仍存在多年,原因如下:

  1. 名义上的存续: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东夏国在1233年被蒙古攻破后,不再是一个独立国家,但蒙古仍任命蒲鲜万奴的子孙镇守原地,作为藩属存在[1]。澎湃新闻也提到,蒙古人征服东夏后,为了怀柔东夏余众,在形式上保存了东夏的国号[4]。

  2. 行政区划的整合:维基百科提到,东夏国被攻破后,其领土被并入蒙古版图,成为元朝辽阳行省的一部分[3]。这表明东夏国虽然失去了独立性,但在行政区划上仍被保留。

  3. 历史记载的延续性:在《高丽史》和《元史》等史书中,1233年后多年的记载中仍使用“东夏”这一名称[12]。这可能是因为历史记载需要时间来更新,或者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连续性的考虑。

  4. 文化和记忆的影响:东夏国作为一个存在了七十余年的女真族政权,其文化和记忆在被征服后仍可能在民间流传,导致史书中仍有记载[12]。

综上所述,东夏国在被蒙古攻破后,虽然失去了独立性,但在名义上、行政区划整合、历史记载的延续性以及文化记忆的影响下,仍在历史记载中存在多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东夏国的名字和历史在1233年后的史书中得以保留。

[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东夏
[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蒙古帝国
[4] 澎湃新闻:什么是东夏国?
[12] 文学城:东夏——金末元初时一个存在了七十余年的女真人国家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