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穆利的歌剧《两个男孩》(Two Boys)确实是基于一个真实案件改编的,但并不是完全忠于原始事件。该歌剧灵感来源于2003年英国发生的一起案件,其中一名14岁的男孩通过网络创造虚假的身份,最终操纵另一名16岁男孩刺伤自己。这一事件最早在2005年的《名利场》杂志中被详细报道【9】【12】。
然而,穆利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相当多的艺术处理。首先,歌剧的情节并未完全复制真实案件,而是进一步深挖了互联网虚拟身份和现实之间的对抗,以及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发现的力量和危险。这部歌剧探讨了身份的塑造、互联网的欺骗性,以及在虚拟世界中所产生的情感波动和真实后果【10】【11】。
在艺术创作方面,穆利和编剧克雷格·卢卡斯使用了许多戏剧化的手法,比如通过虚构的间谍角色和复杂的网络情节,展现网络如何成为一个巨大的“假面舞会”,在这个舞会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11】。歌剧通过音乐和剧情探索了虚拟身份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模糊界限,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互联网的双刃剑作用【12】。
因此,尽管《两个男孩》基于真实案件,但穆利在创作时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强化了剧情的戏剧性和情感深度,从而赋予这部歌剧更为广泛的社会和心理层面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