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新元史》和《清史稿》为何有时被纳入正史,成为‘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Moonshot回答

《新元史》和《清史稿》有时被纳入正史,成为“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的原因如下:

  1. 历史地位和完整性:《新元史》由柯劭忞撰写,1922年出版后,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其列于正史,从而形成了“二十五史”。《清史稿》是继《明史》之后的又一部纪传体史书,记录了清朝的历史,因其详实的史料和纪传体的编纂方式,也被纳入正史的讨论之中。

  2. 纪传体史书传统:“二十四史”为纪传体,以帝王的传记为纲领,被称为“正史”。《新元史》和《清史稿》均采用纪传体,符合这一传统,因此在学术上有时被视为正史的一部分。

  3. 学术和政治的认可:《新元史》被北洋政府正式列为正史后,得到了学术和政治层面的认可。《清史稿》因其在清朝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也被学界广泛认可和引用。

  4. 文化和历史价值:这两部史书不仅在政治上有其地位,也在文化和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们为研究元朝和清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综上所述,将《新元史》和《清史稿》纳入正史,是对它们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和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地位的认可。这种纳入也体现了学术界对这两部作品价值的肯定。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