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人在菲律宾南部的独立运动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根据搜索结果中的资料,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950年代中期起义:在1950年代中期,菲律宾南部的拉瑙、苏禄等地爆发了由当地穆斯林领袖领导的反政府武装起义[1]。
摩洛民族构建:二战后菲律宾南部穆斯林掀起的摩洛分离运动,不仅是群体要求分立的反抗行为,更是穆斯林精英利用本群体历史上形成的凝聚力而进行的摩洛民族构建[2]。
美国殖民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1946年宣布废除海外殖民政策,菲律宾宣布独立。尽管当时南部摩洛穆斯林呼吁国际社会给予保护,反对强权者将他们出卖与吞并,但美国政府在与菲律宾政府的协议中并未充分考虑摩洛人的利益[3][4]。
摩洛省的设立:美国殖民政府为有效统治菲律宾南部、解决摩洛问题,在绥靖政策下设立了摩洛省,最高权力由菲律宾总督把持,地方上则设了五级行政单位[5]。
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NLF)的成立:1972年,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NLF)成立,领导对菲律宾政府的武装斗争[11]。
内部分裂与新组织的产生:1977年,部分成员脱离摩民解,其中一部分于1982年成立更为极端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ILF)”,侧重于以宗教为矛头向菲律宾政府抗争,坚持与菲律宾政府的独立斗争[10]。
这些事件和背景共同构成了摩洛人在菲律宾南部独立运动的起源。摩洛人的独立运动是历史、文化、宗教和政治因素交织的结果,反映了摩洛人对自身民族认同的追求和对外部势力干预的反抗。
[1] 菲律賓南部摩洛分離運動之形成與發展 [2] 二战后菲律宾穆斯林民族构建的尝试 [3] 摩洛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4] 邦萨摩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5] 恐袭不断,菲律宾南方为何有独立倾向? - 澎湃新闻 [10] 恐袭不断!菲律宾南方,为何有独立倾向? - 百度百科 [11] 菲律宾游击队:在“七千岛”的一个国家发生两次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