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在《神曲》中通过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旅程象征了人类的皈依过程。这一旅程象征着人对上主的皈依,具体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地狱,象征着“认罪”;其次是炼狱,象征着基督徒的“悔改”;最后是升至神前的天堂,象征着“荣光”。[1] 但丁借鉴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思想,尤其是多玛斯·阿奎那的神学理论,将这一皈依过程具象化。在《神曲》中,诗人但丁为地狱、炼狱和天堂每一层划定了鲜明的界限,并详细描述了入口处仪式化的场景。[5] 通过这趟旅程,但丁探讨了上帝的实相、造物主的爱和人类的选择,展现了人类灵魂从罪恶到净化,最终达到救赎和与神合一的过程。[8] 教宗方济各也提到,《神曲》中的旅程不是虚幻的,而是现实的、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因为天主的仁慈总是提供改变和皈依,以及找到并重返幸福之路的可能性。[7] 因此,《神曲》不仅仅是一次文学上的想象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和宗教探索之旅,揭示了人类皈依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