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的生态知识对现代环境保护政策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知识的认可与应用:原住民和地方社区在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中被认可,它呼吁缔约方尊重、保存和维持原住民和地方社区体现传统生活方式的环境知识[1]。这些知识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已作出显著的贡献,并且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2]。
生态恢复与保护行动:原住民社区应当积极参与到生态恢复和保护的行动中,利用传统知识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应对入侵物种及其对本土生态系统的威胁[3]。
环境影响评估的参与:将原住民和其知识纳入环境影响评估(EIA)将裨益原住民和产业,确保在项目实施进程中针对原住民加强环境状况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4]。
政策制定与权益保护:随着国际社会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北极原住民赖以生存的各种狩猎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在各种监督和限制下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世代传承的生存生计方式[5]。政策制定时需要考虑原住民的权益,保护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社区保护地的推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施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UNDP GEF SGP)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原住民和社区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在地行动[6]。
生态文化发展纲要: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中提到加强生态文化遗产与生态文化原生地一体保护,实施新媒体建设工程,构建生态文化现代传播体系,这表明原住民的生态知识在国家层面得到了重视和应用[7]。
综上所述,原住民的生态知识不仅被国际公约和政策所认可,而且在实际的环境保护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