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太平洋国际学会在1930年代为何将中国问题作为讨论的中心议题?

Moonshot回答

太平洋国际学会在1930年代将中国问题作为讨论的中心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根据搜索结果中的《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简史》,“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也引起了调整列强与中国关系的紧迫性”。这表明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得中国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2. 国际关系调整的需要:同样在《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简史》中提到,民族主义的发展使得“调整列强与中国关系的紧迫性”增加,这表明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变化,需要重新调整国际关系。

  3. 中国问题的紧迫性:在《抗战前的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中提到,“中国问题应作为讨论中心……满洲问题已讨论完毕了”。这显示了当时中国问题,特别是满洲问题(即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问题)的紧迫性,成为国际社会必须面对和讨论的议题。

  4. 国际会议中的中国立场表达:在《民族危机下的国民外交——以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四届会议开幕前的情况》中提到,举办国际会议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真相及立场的机会。这表明中国希望通过这些会议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需求。

  5.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根据《太平洋国际学会与1929至1937年间的中国农村问题》,193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不断发展,与国际学界的交流加强,这也使得中国问题成为太平洋国际学会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

综上所述,1930年代中国问题成为太平洋国际学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因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国际关系调整的需要、中国问题的紧迫性、中国立场的表达以及对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