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習鑿齒為何在《漢晉春秋》中以蜀漢為正統,而非曹魏?

Moonshot回答

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以蜀漢為正統,而非曹魏,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 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習鑿齒認為蜀漢是漢朝的合法繼承者,而曹魏是篡奪者。這種觀點體現了對漢朝正統性的堅持,以及對曹魏政權的不認可。根據《習鑿齒:人物生平,交遊桓溫,滎陽太守,閒居襄陽,晚年病逝,個人成就,史學,文學,佛》中的描述,習鑿齒在臨終前又作《晉承漢統論》上疏晉帝,系統地闡述了關於晉承漢統的觀點[1]。

  2. 家族背景和地域情感:習鑿齒出身於襄陽豪族,家族成員在三國時期多仕蜀漢,這可能影響了他的歷史觀。《漢晉春秋》中對蜀漢的偏愛可能部分源於家族和地域的情感因素。這一點在《習鑿齒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中有所提及[2]。

  3. 對晉朝正統性的考量:習鑿齒認為晉朝雖然受魏禪,但應繼承漢祚,即認為晉越魏而繼漢,否則晉朝國統不正。這種觀點在《習鑿齒:人物生平,交遊桓溫,滎陽太守,閒居襄陽,晚年病逝,個人成就,史學,文學,佛》中有所體現[1]。

  4. 對陳壽《三國志》的異議: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對三國歷史的表述與陳壽的《三國志》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對待正統問題上。《漢晉春秋》尊蜀漢為正統,而《三國志》則尊曹魏為正統。這種差異在《漢晉春秋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中有所說明[3]。

總之,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以蜀漢為正統,這一立場受到了他的政治觀念、家族背景、對晉朝正統性的考量以及對陳壽《三國志》的異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種歷史觀不僅反映了個人的價值判斷,也體現了當時社會對歷史正統性的爭議和多元詮釋。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