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质被谥为“丑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生前的一系列行为引起了朝野的反感。根据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吴质在朝中因“怙威肆行”被谥为“丑侯”,这个谥号是根据《谥法》中“怙威肆行曰丑”而来,意味着他依仗权势而行为放肆[1]。吴质生前的一些行为,如折辱董昭、报复崔林、贬低陈群、羞辱曹真等,使他树敌颇多,死后遭到士族集团的反攻倒算,被追谥为“丑侯”[2][3]。
后来,吴质的儿子吴应一再上书申辩,为父亲叫冤,经过24年的努力,朝廷最终将吴质的谥号由“丑侯”改为“威侯”[4]。这个改变反映了吴质家族对恢复名誉的坚持,以及可能的政治环境变化,使得对吴质的评价有所调整[5]。总的来说,吴质的谥号变化体现了古代谥法中对人物生前行为的评价,以及家族和政治因素对谥号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