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在夏口之战中未能攻占江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黄祖的抵抗:孙权试图征服刘表部将黄祖把守的江夏郡,但这场战役没有结果,即使在黄祖撤退后,孙权也未能攻占江夏[1]。
东吴内部问题:到了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孙权又亲自率部向江夏郡发动进攻,但由于东吴境内山越作乱,孙权不得不中途放弃了行动,全军撤退[4]。
战略调整:孙权在夏口之战后可能进行了战略调整,以更好地准备未来的战役。江夏之战为半年之后的赤壁之战,做好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为迎战曹操做好了练兵的准备;二是控制的地盘扩张到了陆口一线,为迎战曹操做好了战场选址的准备[7]。
而在五年后的江夏之战中,孙权取得完胜的原因可能包括:
战略准备:江夏之战前,孙权已经通过赤壁之战的胜利,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并控制了更多的地盘,为江夏之战做好了准备[7]。
对手变化:刘表病亡后,荆州北部未经太多抵抗就落入曹操之手,无法控制江夏的刘琦驻军汉津,遇见逃避曹操追杀的刘备,合兵去夏口求助于孙权[3]。这表明江夏的防御力量有所减弱,为孙权提供了机会。
曹操的威胁: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对江夏的控制力减弱,孙权利用这一机会,最终取得了对黄祖的完胜[7]。
综上所述,孙权在夏口之战未能攻占江夏主要是因为对手的抵抗和东吴内部的问题,而在江夏之战中取得完胜则是因为战略准备充分和对手的变化。[1] - 夏口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