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瓖在顺治六年(1649年)十二月发动起义,背后有复杂的政治、军事背景以及个人的权力考虑。
首先,姜瓖的起义与清朝初期的统治局势密切相关。在明清鼎革之际,清军入关后迅速控制北方地区,但地方势力仍未完全归顺。姜瓖作为大同的总兵官,虽表面上归顺清廷,但他仍旧保有相当的自治权,掌控着晋北地区的军事与行政大权。清廷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力,逐渐削弱地方军阀的自主性,这直接威胁到姜瓖的地位和利益。
其次,顺治六年时,清朝内部的政治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清廷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削弱了地方势力的权力,特别是对像姜瓖这样的汉族官员。这些举动引发了姜瓖的不满,他认为清廷有意削减他的权力。在感受到清廷对其的防范和不信任后,姜瓖决定提前发动起义,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此外,姜瓖的起义也与当时明朝遗民的反清情绪相关。清廷虽然在北方逐步稳定,但江南等地的反清力量依然存在,姜瓖也利用这一点,联合了部分明朝旧部,共同反对清朝的统治。
综上,姜瓖在顺治六年发动起义,是由于清廷的中央集权政策威胁了他的权力,同时,他也希望利用南方反清势力的支持,重新确立自身的权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