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水泥产业在日治时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需求增长与产业起步:随着日本对台湾统治的稳固,对水泥的需求随着基础建设的发展而激增。1917年(大正6年)7月,浅野水泥公司台湾工厂作为台湾第一家水泥工厂开始生产水泥[1]。
水泥来源:日治初期,台湾的水泥主要来源于两个系列,一为洋系水泥,称为“波特兰水泥”,主要产地为澳门、香港;另一来源为日系水泥[2]。
产业扩张:日治时期陆续成立了三大水泥厂,包括日本浅野水泥株式会社台湾工厂、台湾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等[5]。
技术与管理创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水泥产业迎来增长期,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创新生产技术、引进科学化管理模式[4]。
产能与产量: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水泥产业因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但也推动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4]。
战后接收与转型:二战后,台湾的水泥工厂被接收,并在1946年5月成立了台湾水泥公司,成为台湾水泥产业的新起点[5][6]。
综上所述,台湾的水泥产业在日治时期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为支持台湾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产业,为后续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水泥产业的发展与日本殖民政策、技术引进、市场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