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情节被认为是虚构的,主要原因如下:
艺术加工与夸张:《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在创作过程中,为了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戏剧性,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夸张。例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借东风”、“空城计”等情节,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突出主题而设计的虚构情节12。
正史与小说的差异:《三国演义》虽然以《三国志》为蓝本,但并非完全依照正史记载。罗贯中在创作时,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艺术性,对史实进行了改编和虚构。据章学诚在《丙辰杂记》中提到,演义中“七分实三分虚”,意味着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34。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三国演义》中,许多人物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英明等。这些形象的塑造,部分是基于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格,部分则是作者为了文学效果而进行的虚构5。
传播与接受:由于《三国演义》自古就被编排成戏曲和评书等,小说和电视剧更容易被观众接受,虚拟的事件才能体现出人物特点。而正史《三国志》则不可能排成电视剧,当做电视来看也许会觉得枯燥6。
文学与历史的交织:《三国演义》中的史实一目了然,但全书排完后才发现史实与小说并不一致的方式很多,不少地方是真中夹假,一时无法定论7。
综上所述,虽然《三国演义》有其历史依据,但为了文学效果和艺术表现,作者对许多情节进行了虚构和改编,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情节被认为是虚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