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集体记忆是如何通过纪念建筑和媒体形式得以延续和传递的?

Moonshot回答

集体记忆通过纪念建筑和媒体形式得以延续和传递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文化现象。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文化载体的重要性:根据阿斯曼和诺拉的理论,文化载体在集体记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符号和载体,文化记忆可以被无限传递和延续,形成一个超越个体的集体记忆体系[1]。

  2. 记忆之场:记忆之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空间,使得集体记忆得以具象化。这些场所通过符号和载体,使得文化记忆得以传递和延续[1]。

  3. 社交媒体的影响:在社交媒体时代,传播权力结构的变化使得记忆民主化,并使集体记忆进入公民化书写的时代。分散的个体记忆因得以集中呈现而变得更有力[2]。

  4. 旅游与文化认同:有些学者将集体记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认为记忆场所能够在旅游中起到文化认同与重建的目的[3]。

  5. 文化记忆的代际传递:文化记忆通过代际传递求得人类发展的稳定和持续,具体表现为实践(形式化的物质世界)和象征(如纪念仪式)[4]。

  6. 怀旧影片与集体记忆:怀旧影片中集体记忆的呈现与建构,观影成为一种自身体验性的集体记忆形式[5]。

  7. 纪念建筑作为记忆媒介:纪念建筑作为集体记忆书写、叙述以及建构的重要场域,通过空间再造及场景叙述来实现文化记忆的再生产[7]。

  8. 数字媒介与集体记忆:数字媒介带动了人类生存境况的巨大变革,激发了对媒介与人之主体性的根本性追问,技术媒介与人之主体的互构关系深刻影响集体记忆的形成和延续[11]。

  9. 博物馆与集体记忆:集体记忆之所以能够得以形成和延续,一个主要因素是这样的“历史知识”对于个人和群体自我认同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2]。

通过这些方式,集体记忆不仅在物理空间中得以保存和传递,也在数字空间和媒体形式中得到扩展和强化,使得记忆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为不同代际和社会群体所共享。

[1] 2000年以来国内外城乡记忆研究的比较与启示 - 地理科学进展 [2] 社交媒體時代三線單位集體記憶的個人書寫 - 傳播與社會學刊 [3] 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类型、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苏州金庭镇为例 [4] 地理学视角下文化记忆空间研究进展与启示 [5] 赵瑜、范静涵:怀旧影片中集体记忆的呈现与建构 -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7] -红色纪念建筑作为记忆媒介的复合空间叙事研究 [11] 破域:数字时代的媒介论 - 中国社会科学网 [12] 博物馆与集体记忆一知识、 认同、 话语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