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以下重要的行政区划变迁:
秦汉时期:并州最初设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属于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山西省大部以及陕西省北部、内蒙古部分地区。[1]
北朝时期:北朝以来并州辖境逐渐缩小,但仍以太原为中心。[1]
隋朝时期:隋炀帝时改并州为太原郡,其地约当今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一带地区。[1]
唐朝时期:唐朝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但并州作为一级行政区的地位得以保持。[2]
宋朝时期:宋朝时期并州继续作为一级行政区存在,但具体辖区有所变化。[3]
元朝时期:元朝时期并州被废除,行政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4]
明清时期:并州这一名称不再作为官方行政区划使用,而是作为地理名词存在。[5]
以上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演变,其中并州作为历史上重要的一级行政区,其变迁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B9%B6%E5%B7%9E [2]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https://www.sjz.gov.cn/columns/e9507956-2fcd-4085-ae61-8dd7a8140250/201704/26/95d5d93f-70aa-4529-ad91-af31c86f62af.html [3] 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19-05/05/content_1922976.htm [4] 地理学报. https://www.geog.com.cn/CN/10.11821/dlxb202404005 [5] 方舆. http://xzqh.info/lt/simple/?t7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