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因子,也称为朗德g因子,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最初由阿尔佛雷德·朗德在1921年提出,用于解释反常塞曼效应。它反映了塞曼效应中磁矩与角动量之间的联系。g因子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g因子用于描述电子自旋产生的自旋磁矩,是EPR技术中的关键参数。EPR技术已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核磁共振(NMR):在NMR中,g因子用于测量粒子自旋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而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粒子物理学:在粒子物理学中,g因子描述了粒子的磁矩和自旋角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基本粒子的性质非常重要。
凝聚态物理:g因子在凝聚态物理中对于紧凑和解析哈密顿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存在磁场的情况下。
自旋电子学:在自旋电子学领域,g因子有助于理解与调控纳米量子结构的自旋特性。
此外,g因子的测量和调控对于精确的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也至关重要。例如,自由电子的g因子约为2.0023,而电子的gs值约为2.002319。这些精确的测量结果对于实验物理学和技术开发都非常重要。
图片来源:[1]
图片来源:[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