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熄灭现象,也称为自猝灭,是指荧光物质的发射光谱与其吸收光谱重叠时,所发射的荧光部分被再吸收,导致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在荧光显微镜的观测中,自熄灭现象会影响观测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荧光强度降低:随着荧光标记样品浓度的增加,自熄灭现象导致荧光强度降低,使得样品的荧光信号减弱,影响成像质量。
荧光信号的均匀性受影响:自熄灭现象可能在样品的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荧光强度,导致荧光信号的不均匀,进而影响对样品结构和分布的准确观察。
光漂白作用加剧: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高功率和聚焦光束下,会加剧光漂白作用,使得荧光素的荧光在连续观察过程中逐渐减弱或消失。
荧光寿命变化:自熄灭现象可能影响荧光分子的寿命,进而影响荧光寿命成像显微镜(FLIM)的测量结果。
为了降低自熄灭现象对荧光显微镜观测效果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熄灭现象对荧光显微镜观测效果的影响,提高成像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