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1938年长沙大火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Moonshot回答

1938年长沙大火,也称文夕大火,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焦土抗战”为名火烧长沙的事件,是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历史上人为性质毁坏规模最大的火灾。以下是其背景和影响的详细说明:

背景

  1. 战略考虑:国民政府为了防止日军占领长沙后利用其物资,采取了“焦土抗战”的策略,决定放火烧城[1]。

  2. 误判形势:湖南省主席张治中误判日军逼近长沙,情急之下决定实施焦土政策,于1938年11月12日深夜开始在城内外放火[2]。

  3. 混乱执行: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和执行中的混乱,火势迅速失去控制,导致了大规模的火灾[3]。

影响

  1. 巨大损失:长沙大火焚毁了全城80%的房屋(约5.6万栋),1000余条街巷焚毁达590余条,造成民众生命财产巨大损失[4]。

  2. 政策调整:大火后国民政府调整政策,加强长沙防务。长沙坚守数年之久,期间经历三次长沙会战,直到1944年6月才为日军占领[5]。

  3. 抗战影响:这场惨祸对整个抗战进程影响甚巨,极大地鼓舞了国人抗战之决心与士气[6]。

  4. 城市重建:长沙大火之后,长沙人民以英豪之气从瓦砾中重建家园[7]。

综上所述,1938年长沙大火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其背景是国民政府的“焦土抗战”政策和对日军形势的误判,而其影响则是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国人的抗战士气。同时,长沙人民在灾难后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重建精神。

参考来源: [1] 文夕大火- 维基百科 [2] 1938年长沙大火事件的调查与检讨 - 国史馆 [3] 看了才知道有文夕大火这个历史事件- 深潜 - 豆瓣电影 [4] 长沙大火之后:民愤难平,蒋介石如何“弃车保帅” - 澎湃新闻 [5] 抚慰人心与政治运作:1938年长沙大火的罪责定调 - 史学月刊- 河南大学 [6] 郭辉|抚慰人心与政治运作:1938年长沙大火的罪责定调 [7] 长沙经历“文夕大火” 以英豪之气从瓦砾中再建 - 新浪新闻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