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德国工业革命中,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推动:
封建制度解体和农奴制改革:19世纪初期,德国封建制度逐渐解体,普鲁士农奴制改革释放了农奴,为工业化提供了货币资本和自由劳动力1。
行会制度削弱:行会制度的削弱减少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促进了纺织业的工业化1。
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以纺织业为开端的产业革命,到1846年,关税同盟各邦中已经有313家纱厂和75万机械纺锭2。
技术革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业工具技术的高速迭代更新,如飞梭织布、水力滚轴纺纱技术、多锭纺纱机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纺织业的效率3。
原料供应:棉纺织业的原料全部来自国外,原料供应的增长是通过向殖民地白人敞开的急遽发展过程——奴隶制度和开垦新土地——而不是靠欧洲农业比较缓慢的发展过程4。
重工业的发展:19世纪德国工业革命起步于纺织工业,但后来将重点从轻工业转向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重工业,为纺织业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和技术支持5。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19世纪德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