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十年期间(1927-1937),中华民国在大陆时期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工业进步。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经济建设成就:这一时期被称为“黄金十年”,国民政府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成就,包括稳定物价、改革货币、建设道路、改善公共卫生、立法禁毒、扩大农工生产等[1]。
工业领域进步:特别是在与军事相关的领域,中华民国努力跟上西方并准备与日本开战,取得了进步[2]。
工业年增长率:经济史学者的研究提出,在1912—1936年间,中国工业年增长率为9.4%,抗战前达到了旧中国经济史上的最高峰[3]。
农业和科研机构:1933年6月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选出适合中国种植的斯字棉和德字棉,推动了农业的发展[7]。
外国资本影响: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是在华外资急剧扩张和变动时期,投资的产业领域更为广泛,对工业化进程产生了影响[6]。
经济政策:南京政权的政策不可能显著地促成工业的增长,但基本的社会和经济力量正在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5]。
综上所述,南京十年期间,中华民国在工业、农业以及经济政策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后续的抗日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这些成就在当时被称为“黄金十年”,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参考来源包括维基百科上的“南京十年”和“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经济”条目,以及中国政府网和学术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