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绩在与曹魏将领王昶的战斗中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兵力不足: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网的文章,施绩在王昶攻打江陵城受挫而退时,想要追击但兵力不足,且不能指挥其他部队进行追击[1]。
战略判断:在《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中提到,王昶进攻江陵时,攻城一旦不利即迅速撤退,施绩与诸葛融通信中提到王昶“远来疲困,马无所食,力屈而走”,说明施绩在战略上未能有效利用王昶的弱点[7]。
外部压力:在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在寿春叛乱向东吴求援,王昶领兵据守夹石对江陵施加压力,令施绩和全熙等不能抽身到寿春支援诸葛诞,这可能影响了施绩的军事部署和行动[4]。
战术执行:网易文章提到,王基曾在夷陵随王昶讨伐吴将步协,并主张紧逼夏口使敌人不能渡江,这表明王昶的战术执行可能更为有效,给施绩造成了压力[6]。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来源,包括维基百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提供了施绩在与王昶战斗中失利的可能原因。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1] https://cssn.cn/lsx/lsx_zgs/202210/t20221024_55525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