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習鑿齒如何巧妙地化解了桓溫對觀天者的誤解?

参考资料

習鑿齒:人物生平,交遊桓溫,滎陽太守,閒居襄陽,晚年病逝,個人成就,史學,文學,佛_中文百科全書 習鑿齒 習鑿齒(317-384年,另說325-393年、328-413年),字彥威,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東晉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習鑿齒曾被權臣桓溫闢為從事、西曹主簿,因反對桓溫的篡逆圖謀,旋降為戶曹參軍,後任滎陽太守,最後解組歸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釋道安到襄陽弘法。亦在我國佛學史上產生一定影響。其晚年經歷存在爭議,一說曾被苻堅徵召,於長安會面,後仍回襄陽;襄陽為晉室收復後,習鑿齒被征以國史職事,未就而卒。另說習鑿齒因不屈於苻堅逼用,為避殺身之禍而隱遁江西新余白梅。 習鑿齒精通玄學、佛學、史學。主要著作有《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逸人高士傳》、《習鑿齒集》等,其中《漢晉春秋》是影響深遠的史學名著。 (概述內圖片來源:民國戊辰年重刻《梅田習氏族譜》) 基本介紹 本名:習鑿齒 別稱:習主簿 字號:彥威 所處時代:東晉 出生地:襄陽(今湖北襄陽) 出生時間:公元317年? 去世時間:公元384年? 主要作品:《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習鑿齒集》 主要成就:史學著述 人物生平,交遊桓溫,滎陽太守,閒居襄陽,晚年病逝,個人成就,史學,文學,佛學,歷史評價,總評,歷代評價,軼事典故,不如一詣習主簿,回敬孫綽,個人作品,著作,文章,詩銘,家庭成員,人物爭議,生卒年份,晚年經歷,任職地點,治史不謹, 人物生平 交遊桓溫 習鑿齒,字彥威,襄陽人氏。家族殷富興旺。世代為鄉里豪紳。習鑿齒年輕時就頗有志氣,博學多聞,以文章著稱。荊州刺史桓溫召為從事,江夏相袁喬十分器重他,多次在桓溫面前誇獎他的才幹。 永和二年(346年)左右,桓溫升遷習鑿齒為西曹主簿,關係親密,待遇優厚。此後,習鑿齒多次升遷擔任別駕。桓溫出兵征戰,習鑿齒有時行軍有時留守,所任職務,常常處在機要之位,任職理事頗有功績,擅長寫書信論議,桓溫十分器重信任他。當時著名的清談文章之士韓伯、伏滔等皆與習鑿齒交情深厚。後來習鑿齒奉桓溫之命出使至京師,時任丞相司馬昱(即後來的簡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荊州後,桓溫問:“丞相會稽王是怎樣的人?”習鑿齒答道:“生平所未見。”這與桓溫旨意大為不合。習鑿齒因此被降職為戶曹參軍。 滎陽太守 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溫收復滎陽。當初,習鑿齒與兩位舅舅羅崇、羅友皆為州從事。及至習鑿齒遷職為別駕,其職位在二位舅舅之上,習鑿齒多次為舅舅向桓溫陳請升職。桓溫到後來被習鑿齒激怒後,便提拔他的兩位舅舅相繼為襄陽都督,卻任命習鑿齒為滎陽太守。 興寧元年(363年),滎陽又被前燕攻占。習鑿齒至遲在此前應已離職,返回襄陽。桓溫之弟桓秘也頗有才氣,素來與習鑿齒相好。習鑿齒免去郡守之職後返回襄陽,給桓秘寫信。信中追思諸葛亮、龐統、鄧攸、羊祜、崔州平、徐庶等古人的風采,並與桓秘共勉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怎知今日之才不如從前,百年以後,我與足下不會被後人視為平庸的劉景升吧!” 閒居襄陽 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65年),僧人釋道安來到襄陽。他俊逸善辯有高才,從北方到荊州,與習鑿齒初次會見。習鑿齒說:“四海習鑿齒。”釋道安答道:“彌天釋道安。”當時人認為這是絕妙對句。(《晉書·習鑿齒傳》則作道安出上聯、鑿齒對答,此從《高僧傳》及《金樓子》) 當時桓溫圖謀篡位,習鑿齒閒居襄陽郡里,撰寫《漢晉春秋》裁定正逆來節制桓溫。該書起於漢光武帝,終止於晉愍帝,一共五十四卷。書中記述三國鼎立時,將西蜀列為正統,至於曹魏,雖然上承漢朝皇位、下禪讓於晉,但仍為篡逆;並認為直到晉文帝平定西蜀時,漢朝才算覆亡,而晉朝隨即興起;還引證晉世祖司馬炎有炎興之義、後主劉禪有禪讓之兆,這樣就宣明皇位是不能憑藉強力奪取的。後來,習鑿齒因患腳病,成為里巷殘廢之人。 晚年病逝 太元四年(379年)正月,襄陽被前秦苻堅占領。苻堅平素多聞習鑿齒的大名,便用轎子將習鑿齒與釋道安一起送到長安。相見後,與他交談,十分欣賞他。賜贈禮物非常豐厚。苻堅給各鎮的文書中說:“從前晉朝司馬氏平定吳國,利在獲得陸機、陸雲二位才士;今日我平定漢南,所獲得僅僅是一個半人而已。”那半個人指的就是跛足的習鑿齒。不久習鑿齒因病返回襄陽。 太元九年(384年)四月,襄陽、鄧州回歸東晉。晉廷打算徵召習鑿齒,讓他主管撰寫國史。不久(一說即同年十月),習鑿齒病死,此事便告中止。習鑿齒臨終前,還留下遺疏一件,詳細論述晉承漢正統的問題。 個人成就 史學 尊漢正統 東晉歷史學家中國習姓先祖-習鑿齒 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敘評三國史時,以蜀漢為正統,以曹魏為篡逆,並認為晉雖受魏禪(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代魏稱帝),但應繼承漢祚,即認為晉越魏而繼漢,否則晉朝國統不正。在臨終前又作《晉承漢統論》上疏晉帝,系統地闡述了關於晉承漢統的思想,形成了一種新的封建正統史觀。 最初,西晉陳壽做《三國志》,尊曹魏為正統,應其直承東漢。但習鑿齒則改尊蜀漢為正統。北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又消極地承認了曹魏的正統性,而南宋朱熹《通鑑綱目》,復挑起二者孰為正統之大討論,並成功地一改舊制,尊蜀漢為正統。這種史學觀一直綿延數百年,在《三國演義》里達到了一個巔峰。所以,蜀漢君臣同祀,共享千秋香火,實在應該感謝習鑿齒。 習鑿齒這種正統的政治歷史觀,不僅直接影響了三國故事在民間的流傳及《三國演義》,而且對中國史學和文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朝榜眼張春說:“(習鑿齒)作《漢晉春秋》五十四卷,謂晉雖受魏禪而必以承漢為正,此乃千古綱常之大論也。”《四庫總目提要》則總結三國正統之爭,說:“其書(《三國志》)以魏為正統,至習鑿齒作《漢晉春秋》,始立異議。自朱子以來,無不是鑿齒而非壽。然以理而論,壽之謬萬萬無辭,以勢而論,則鑿齒帝漢順而易,壽欲帝漢逆而難。” 以史為用 習鑿齒著《漢晉春秋》,肯定國家民族的統一,主張積極進取的人生精神。有學者分析稱,習鑿齒把史學看作是政治學,認為史學的任務就是臧否歷史,其功用就是提供鑑戒。而習鑿齒進行史學研究的方法,一是用儒家的仁義批評歷史,二是“原始要終”見微察著。 秉筆直書 對於魏晉禪代等史事,自王沈《魏書》即多用曲筆,尤其是回護司馬氏,而由於司馬氏承魏正統,又為曹魏回護。習鑿齒則秉筆直書,在《漢晉春秋》中對死諸葛走活仲達、司馬昭弒君等事多有揭露,得到劉知幾讚譽。然而,習鑿齒有時過於強調政治性,以主觀的利益裁割客觀的事實,“以今觀古”,仍難免出現記載失實的情況。 考證孔明 習鑿齒對諸葛亮深懷敬仰之情。他曾專程去襄陽城西的隆中憑弔過孔明故宅,並撰寫了《諸葛武侯宅銘》,其中記載了孔明舊居的情景,並論述了諸葛亮志在中興漢室,追求統一大業的功績,讚佩諸葛亮公正無私、執法嚴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思想作風。而習鑿齒對於孔明古宅地點的記載,也成為後世襄陽與南陽爭奪孔明“躬耕地”時爭論的話題。此外,在《漢晉春秋》中,習鑿齒收入了《後出師表》,因此對後來考證《後出師表》的真偽,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在成都武侯祠,近代人鐘瀚因習鑿齒對諸葛亮研究的貢獻,寫下了這樣一副對聯:“異代相知習鑿齒;千秋同祀武鄉侯。” 保存史料 習鑿齒所撰《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等書,保存了有關漢晉史實、襄陽及湖北地區的不少史料。不過,《襄陽耆舊記》由於含有一定個人創作的成分,其史料價值也受到一定的質疑。 文學 習鑿齒年輕時即以擅長文學而聞名。有研究者認為他撰寫的《襄陽耆舊記》,史傳特徵並不突出,而具備較為明顯的小說品格。該書著重於人物的個性風貌,多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人物自身的典型言行來展現人物的獨特個性、品行,並且善於設定場景,將言行置於設定的場景中加以表現,且強調美化人物。這些特徵,體現出漢魏六朝雜傳創作中普遍的小說化傾向,而該傾向對於唐代傳奇小說的興起、繁榮有重要影響。 此外,習鑿齒還有詩文、聯語傳世,詳見“個人作品”。 佛學 習鑿齒崇信佛教,深通佛理,和東晉著名佛教學者道安法師有至交。道安法師是般若學傳入中國初期影響最大的“本無宗”的代表人物,曾在襄陽住了十五年。習鑿齒久聞道安法師的名聲,在道安法師率領僧眾開始即將到達襄陽時,就先致書通好。(見《弘明集》卷十二《與釋道安書》)在信中,習鑿齒表達了他本人以及襄陽僧俗對道安的崇敬和期待的心情,崇敬之情,溢於言表。鑿齒在信中還對肅祖明帝(司馬紹)倡興佛教給予了高度讚揚,表明了自己對先行上世者未悟“真丹”的憾惜之情,也對明帝以來“始欽斯道”深表欣慰。 道安法師到達襄陽後,鑿齒便盡地主之情,對其日常起居悉心安排,“多方翼護”。二人往來不斷,相磋佛經妙義。鑿齒又向他的好友謝安推薦道安法師,說道安法師不僅博通內外群書,於“佛經妙義,故所遊刃”,“遠勝非常道士”,“乃是吾由來所未見”。二人對佛教義理皆有深研,甚為投機。(《高僧傳》卷五) 歷史評價 總評 作為歷史文化名人,習鑿齒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不在於其曾獲當軸青睞或高官厚祿,而在於其對中國史學和文化領域的巨大貢獻,以及剛正不阿的精神情操。 歷代評價 桓溫:然徒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 苻堅:①昔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獲士裁一人有半耳。②安公一人,鑿齒半人也。 劉義慶等《世說新語》:①習鑿齒史才不常。②於病中猶作《漢晉春秋》,品評卓逸。 慧皎:時襄陽習鑿齒,鋒辯天逸,籠罩當時。 房玄齡等《晉書》:①風期俊邁。②陳壽含章,岩岩孤峙。彪溥勵節,摛辭綜理。王恧雅才,虞慚惇史。乾孫撫翰,前良可擬。鄧謝懷鉛,異聞無紀。習亦研思,徐非絢美,鹹被簡冊,共傳遙祀。(習鑿齒、俆廣等)俱雲筆削,彰善癉惡,以為懲勸。夫蹈忠履正,貞士之心;背義圖榮,君子不敢。而彥威跡淪寇壤,逡巡於偽國。 劉知幾:至習鑒齒,乃申以死葛走達之說,抽戈犯蹕之言。歷代厚誣,一朝如雪。考斯人之書事,蓋近古之遺直歟? 張子容:土地窮甌越,風光肇建寅;插桃銷瘴癘,移竹近階墀。半是吳風俗,仍為楚歲時;更逢習鑿齒,言在漢川湄。(《樂城歲月贈孟浩然》,一作王維詩) 軼事典故 不如一詣習主簿 桓溫有野心異志。將蜀地一位通曉天文術數的占星人請來,夜裡握住他的手詢問國家命運氣數的長短。桓溫對占星人的回答不滿意,過了一天,送給星人絹一匹,錢五千文。占星人便急忙找到習鑿齒,請他幫忙料理後事。習鑿齒問其緣故,占星人說:“桓公賜絹一匹,是讓小人自縊,給錢五千,是置辦棺材之費。”習鑿齒說:“足下差一點因誤會而死!足下曾聽說過乾知星宿有不殺之義嗎?桓公這是用絲絹跟足下開個玩笑,賜錢是供路途費用。這是讓足下離開回鄉而已。”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辭別桓溫。桓溫詢問離去的本意,星人以習鑿齒之言作答。桓溫笑道:“習鑿齒擔心足下因誤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誤解而得生。然而這真是三十年白讀儒書,不如一問習主簿。” 回敬孫綽 晉代一位著名大儒孫綽造訪桓溫,此時習鑿齒與他還不曾相識。於是,桓溫便讓他們兩人在家中相見交談。孫綽本性通達率真,喜歡開玩笑,開口便說:“蠢爾蠻荊,大邦為讎?”這是《詩經·小雅·采芑》中的句子,原是指周天子警告蠢蠢欲動的荊州蠻族,要他們不可與中原大國作對。而習鑿齒恰好是湖北襄陽人,襄陽在古代屬於“蠻荊”之地。孫興公引用這兩句詩,是對初次見面的習鑿齒,開了一個善意而又帶嘲諷的玩笑。然而,習鑿齒更是飽學之士,便也毫不示弱,立即回送一句:“薄伐玁狁,至於大原。”這則是《詩經·小雅·六月》中的詩句。“大原”即“太原”,“玁狁”則是周代北方的民族,曾被周天子下令討伐,被驅趕到山西太原一帶,而孫綽恰好原籍山西太原。習鑿齒移用涉及孫綽祖籍的詩句,也巧妙地笑諷回敬了孫綽。 又有一次,習鑿齒與孫綽同行。孫綽走在前面,回頭對習鑿齒說:“被沙石沖洗淘汰,瓦石就落在了後面。”習鑿齒說:“被簸箕簸揚,糠秕就飄在了前面。” 個人作品 著作 《漢晉春秋》 文章 詩銘 家庭成員 人物爭議 生卒年份 晚年經歷 任職地點 治史不謹 習鑿齒__習鑿齒(317-384年,另說325-393年、328-413年),字彥威,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東晉著名史學家、文學家。_習鑿齒_曾被權臣桓溫闢為從事、西曹主簿,因反對桓溫的... _習_家祠祠堂是中國祭祀祖先場所。習家祠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南約五公里的鳳凰山南麓,史載為東漢襄陽侯習郁仿范蠡養魚之法所建,習郁後裔、東晉著名史家_習鑿齒_曾隱居於此,讀史... _習鑿齒_故居東晉文學家,史學家_習鑿齒_的故居在湖北省襄陽市城南的習家池。所著《襄陽耆舊記》是中國最早的人物誌之一。... 諸葛亮故宅銘(_習鑿齒_作品)《諸葛亮故宅銘》也叫《諸葛武侯宅銘》。東晉_習鑿齒_所作。_習鑿齒_專程去襄陽城西的隆中憑弔過孔明故宅,並撰寫了《諸葛武侯宅銘》,其中記載了孔明舊居的情景,並... _習鑿齒_家族家風研究內容簡介本書主要採取文化傳承的視角,以_習鑿齒_家族的變遷為基礎,從豐富的文獻資料入手,以《白梅習氏合修族譜》為據,並以東晉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_習鑿齒_為主角,... 習(姓氏)習:中國姓氏之一。_習_姓的得姓是以國為姓。根據《風俗通》記載,_習_是古國名,漢代有_習_響,曾出任陳相。《左傳·杜預注》記載,_習_氏,是以地為氏的姓氏。少_習_原... _習_姓_習_姓的得姓是以國為姓。根據《風俗通》記載,_習_是古國名,漢代有_習_響,曾出任陳相。《左傳·杜預注》記載,_習_氏,是以地為氏的姓氏。少_習_原是一個地名,在析... _習鑿齒_宅《_習鑿齒_宅》是由宋代大詩人李廌創作的一首宋詞,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現已收藏於唐詩宋詞之中。... _習_家池_習_家池,又名高陽池,位於湖北襄陽城南約五公里的鳳凰山南麓,是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郁的私家園林,延存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園林建築之一,全國... 習(漢字)習_xi,字形本義,日之所為,素位之行。《說文》『數飛也。從羽從白。凡_習_之屬皆從_習。似入切』(1)會意字。與鳥飛有關。本義:小鳥反覆地試飛。(2) 同... _習_振翎_習_振翎(1757—1818)一名漢翎,字燦雲,號笥山,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湖洲村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科鄉試舉人,四十九年(1784)甲辰科茹芬榜二甲第2名進士。... 釋道安當時襄陽有個_習鑿齒_,能言善辯,名噪一時。原先他是因道安而使自己出了名,聽說道安到了襄陽,便去拜訪他。敘座之後,習鑿齒_自己炫耀說:“四海_習鑿齒”,意思是說,... 漢晉春秋《漢晉春秋》是東晉史學家_習鑿齒_撰寫的一部史書;記述三國史事,以蜀漢為正統;魏武雖復漢禪晉,尚為篡逆,遂以晉承漢;54卷,一作47卷(見《隋書·經籍志》)。該... 忿狷【譯文】中書令王子敬去拜訪謝安,正遇上_習鑿齒_已經在座,按禮法本應和_習鑿齒_並排坐;子敬卻來回走動,不肯落座,謝安拉著他坐在_習鑿齒_的對面。客人走後,謝安對胡... 人物生平 交遊桓溫 滎陽太守 閒居襄陽 晚年病逝 個人成就 史學 歷史評價 總評 歷代評價 軼事典故 不如一詣習主簿 個人作品 著作 文章 詩銘 家庭成員 人物爭議 生卒年份 晚年經歷 任職地點 治史不謹 習鑿齒 @ 中文百科全書

W
www.newton.com.tw

《晉書·習鑿齒傳》全文翻譯 | 古文翻譯庫 古文翻譯庫 古文翻譯庫 古文翻譯,文言文翻譯大全 古文名篇翻譯 古詩詞翻譯 文言文翻譯 詩詞名句 古書全譯 《聊齋誌異》全譯 《圍爐夜話》全譯 《圍爐夜話》翻譯(版本2) 《老子》王弼注 《中庸》全譯 《山海經》全譯 《聊齋誌異》全譯 《莊子》全譯 太平廣記全譯 太平廣記01神仙女仙卷 太平廣記02道術方士卷 太平廣記03異人異僧釋證卷 太平廣記04報應徵應卷 太平廣記05定數感應卷 太平廣記06人品各卷 太平廣記07文才技藝卷 太平廣記08交際表現卷 太平廣記09夢幻妖妄卷 太平廣記10神鬼精怪卷 太平廣記11前生後世卷 太平廣記12雷雨山石草木卷 太平廣記13龍虎畜狐蛇卷 太平廣記14鳥蟲水族卷 太平廣記15蠻夷及傳記卷 太平廣記16雜傳雜錄卷 DSE作文 DSE古文 搜尋 首頁文言文翻譯正文 《晉書·習鑿齒傳》全文翻譯 dse作文 - dse文言文 《晉書·習鑿齒傳》 原文: 習鑿齒,字彥威。齒少有志氣,博學洽聞,以文筆著稱。荊州刺史桓溫闢為從事,江夏相袁喬深器之,數稱其才於溫,轉西曹主簿,親遇隆密。 時溫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執手問國家祚運修短。答曰:「至五十年外不論耳。」溫不悅?異日,送絹一匹、錢五千文以與之。星人乃馳詣鑿齒曰:「賜絹一匹,令僕自裁,惠錢五千,以買棺耳。」鑿齒曰:「君幾誤死!此以絹戲君,以錢供道中資,是聽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詣溫別。溫問去意,以鑿齒言答。溫笑曰:「鑿齒憂君誤死,君定是誤活。然徒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 累遷別駕。溫出征伐,鑿齒或從或守。所在任職,每處機要,蒞事有績,善尺牘論議,溫甚器遇之。時清談文章之士韓伯、伏滔等並相友善,後使至京師,簡文亦雅重焉。既還,溫問:「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見。」以此大忤溫旨,左遷戶曹參軍。時有桑門釋道安,俊辯有高才,自北至荊州,與鑿齒初相見。道安曰:「彌天釋道安。」鑿齒曰:「四海習鑿齒。」時人以為佳對。 是時溫覬覦非望,鑿齒在郡,著《漢晉春秋》以裁正之。起漢光武,終於晉愍帝。於三國之時,蜀以宗室為正,魏武雖受漢禪晉,尚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為漢亡而晉始興焉。引世祖諱炎興而為禪受,明天心不可以勢力強也。凡五十四卷。後以腳疾,遂廢於里巷。 及襄陽陷於苻堅,堅素聞其名,與道安俱輿而致焉。既見,與語,大悅之,賜遺甚厚。又以其蹇疾,與諸鎮書:「昔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獲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歸襄陽尋而襄鄧反正朝廷欲征鑿齒使典國史會卒不果。 史臣曰:習氏、徐公俱雲筆削,彰善癉惡,以為懲勸。夫蹈忠履正,貞士之心;背義圖榮,君子不取。 (節選自《晉書·列傳第五十二》) 【注】二陸,指陸機和陸雲,西晉著名文學家。徐公,即徐廣,東晉史學家,《晉紀》的編寫者。 譯文: 習鑿齒,字彥威,襄陽人氏。家族殷富興旺。世代為鄉里豪紳。習鑿齒年輕時就頗有志氣,博學多聞,以文章著稱。荊州刺史桓溫召為從事,江夏相袁喬十分器重他,多次在桓溫面前誇獎他的才幹,桓溫便陞遷他為西曹主簿,關係親密,待遇優厚。 當時桓溫有野心異志。將蜀地一位通曉天文術數的星人請來,夜裡握住他的手詢問國家命運氣數的長短。星人回答說:「國勢正興旺,國運也很長久。」桓溫疑心星人難於直說,便粉飾言辭道:「如果足下所說是實,這豈止是我的福分,而且是蒼生的萬幸。只是今日話語盡可說明白。國家必有小小的厄運,也應該說出來聽聽。」星人道:「太微、紫微、文昌三星之氣象顯示如此。絕無憂患。到五十年以後就難以預測了。」桓溫不高興,便不再追問。過了一天,桓溫送給星人絹一匹,錢五千文。星人便急忙奔告習鑿齒說:「家住益州,受命遠道而來,今奉桓公旨意自裁,無法使屍骨返鄉。因為足下仁厚慈愛,請為小人備棺立碑安葬於黃土。」習鑿齒問其緣故,星人說:「桓公賜絹一匹,是讓小人自縊,給錢五千,是置辦棺材之費。」習鑿齒說:「足下差一點因誤會而死!足下曾聽說過干知星宿有不殺之義嗎?桓公這是用絲絹跟足下開個玩笑,賜錢是供路途費用。這是讓足下離開回鄉而已。」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辭別桓溫。桓溫詢問離去的本意,星人以習鑿齒之言作答。桓溫笑道:「習鑿齒擔心足下因誤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誤解而得生。然而這真是三十年白讀儒書,不如一問習主簿。」 習鑿齒累遷別駕。桓溫出兵征戰,習鑿齒有時行軍有時留守,所任職務,常常處在機要之位,任職理事頗有功績,擅長寫書信論議,桓溫十分器重信任他。當時著名的清談文章之士韓伯、伏滔等皆與習鑿齒交情深厚。後來習鑿齒奉桓溫之命出使至京師,當時做丞相的簡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荊州後,桓溫問:「丞相會稽王是怎樣的人?」習鑿齒答道:「生平所未見。」與桓溫旨意大為不合。因此被降職為戶曹參軍。當時有個僧人釋道安俊逸善辯有高才,從北方到荊州,與習鑿齒初次會見。釋道安道:「彌天釋道安。」習鑿齒應聲道:「四海習鑿齒。」當時人認為這是絕妙對句。 當初,習鑿齒與兩位舅舅羅崇、羅友皆為州從事。及至習鑿齒遷職為別駕,其職位在二位舅舅之上,習鑿齒多次為舅舅向桓溫陳請升職。桓溫到後來被習鑿齒激怒後,便提拔他的兩位舅舅相繼為襄陽都督,卻任命習鑿齒為滎陽太守。 桓溫之弟桓秘也頗有才氣,素來與習鑿齒相好。習鑿齒免去郡守之職後返回襄陽,給桓秘寫信說: 我離郡後於五月三日這一天抵達襄陽,兩眼所見滿是淒傷悲涼,全無歡樂之情,痛苦之事,本非書信言語所能表述得完的。每次省問家舅,從城北門入,西望隆中,想孔明之吟詠;東眺白沙,思龐統之清音;北臨樊墟,仰慕鄧攸高尚的節操;南顧城邑,追懷羊祜愛民的風範;放眼遙望檀溪,深念崔州平與徐元直的友善;極目遠眺魚梁,遙想司馬德操指教劉玄德的往事,未曾不徘徊多時,心中湧起無限傷感。撫摸車轅猶豫不前,感慨歎息而至哭泣。至於像魏武帝曹操在此置酒高會,孫堅在此身亡,裴秀杜預的故居,繁欽王粲的舊宅,這些往事遺跡如同星星一樣呈現在眼前。那些猥瑣尋常之輩,碌碌平庸之士,怎可以感動他們的心呢! 芬香來源於椒蘭,清音發自琳琅玉石。懷抱治世之才而做王佐者,必將流傳其博大的餘風;心胸高尚而勉行其德者定會有光明美好的遺事。像前面所提及的八君子,千載之下猶使人想見其為人,何況他們同今天相距不遠呢!此一時彼一時也,怎知今日之才不如從前,百年以後,我與足下不會被後人視為平庸的劉景升吧! 習鑿齒的風度就是如此豪邁出眾。 當時桓溫圖謀篡位,習鑿齒閒居襄陽郡裡,著寫《漢晉春秋》裁定正逆來節制桓溫。書起於漢光武帝,終止於晉愍帝。寫三國鼎立之事,西蜀作為漢朝宗室為正統,魏武帝雖然接過了漢皇位後又禪讓於晉,仍為篡逆。至晉文帝平定西蜀,才算漢朝覆亡而晉朝興起。引證晉世祖司馬炎有炎興之義,後主劉禪有禪讓之兆,宣明天帝旨意不容許以勢力強奪皇位。一共五十四卷。後因患腳病,便成為里巷殘廢之人。 及至襄陽被前秦苻堅佔領,苻堅平素多聞習鑿齒的大名,便用轎子將習鑿齒與釋道安一起送到長安。相見後,與他交談,十分欣賞他。賜贈禮物非常豐厚。又因為習鑿齒跛足,苻堅給各鎮的文書中說:「從前晉朝司馬氏平定吳國,利在獲得陸機、陸雲二位才士;今日我平定漢南,所獲得僅僅是一個半人而已。」不久習鑿齒因病返回襄陽。又過不久襄陽鄧州回歸東晉。朝廷打算徵召習鑿齒,讓他主管撰寫國史。適逢習鑿齒病死,此事便告中止。 習鑿齒之子習辟強,其才能學識具有其父的風貌,官至驃騎從事中郎。 發表評論 閱讀 2,407 次 隱藏邊欄 發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所屬分類:文言文翻譯 標籤:晉書 轉載請註明:《晉書·習鑿齒傳》全文翻譯 | 古文翻譯庫 +複製鏈接 1《閒情記趣》(沈復)原文及翻譯 2《廉恥》(顧炎武)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 4《秋水》(《莊子》)全文及翻譯 5《管寧割席》(劉義慶)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 6《勞山道士》(蒲松齡)文言文翻譯 7《先妣事略》(歸有光)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 8《蘇軾 記游松風亭》(蘇軾)原文及翻譯 9《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劉義慶)全文及翻譯 11《臨江之麋》(柳宗元)文言文全篇翻譯 12《晉公子重耳之亡》(《左傳》)文言文全篇翻譯 14《小國寡民》(《老子》)原文及翻譯 15《干將莫邪》(干寶)原文及翻譯 16《晉靈公不君》(左丘明)全文及翻譯 17《師曠勸學》(劉向)古文翻譯 18《蘇軾 日喻》(蘇軾)全文翻譯註釋賞析 19《長恨歌》(白居易)原文及翻譯 20《永某氏之鼠》(柳宗元)古文翻譯 太平廣記08交際表現卷_0723.【王導妻】古文全文現代文翻譯 太平廣記10神鬼精怪卷_0264.【胡茂回】古文翻譯 太平廣記05定數感應卷_0164.【呂虔】古文翻譯註解 太平廣記16雜傳雜錄卷_0053.【班景倩】原文全文翻譯 太平廣記11前生後世卷_0020.【崔生妻】文言文翻譯解釋 太平廣記14鳥蟲水族卷_0262.【劉萬年】文言文翻譯解釋 太平廣記10神鬼精怪卷_0071.【崔敏殼】古文翻譯 太平廣記10神鬼精怪卷_0179.【龐式】文言文全篇翻譯 太平廣記12雷雨山石草木卷_648【服天門冬】文言文翻譯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韋應物)文言文翻譯 太平廣記06人品各卷_0090.【顧邵】古文現代文翻譯 《霜月》(李商隱)全詩翻譯賞析 太平廣記10神鬼精怪卷_0707.【衛瓘】古文翻譯 太平廣記13龍虎畜狐蛇卷_0077.【井魚】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 《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史達祖)詩句譯文賞析 太平廣記10神鬼精怪卷_0794.【王訴】古文翻譯解釋成現代文 《孫臏減灶》(司馬遷)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 太平廣記01神仙女仙卷_0227.【蔡少霞】古文翻譯註解 《隋宮》(李商隱)詩句譯文賞析 Copyright ©  古文翻譯庫 FanYi.Cool

F
fanyi.cool

習鑿齒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特色内容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条目 帮助 帮助 维基社群 方针与指引 互助客栈 知识问答 字词转换 IRC即时聊天 联络我们 关于维基百科 搜索 搜索 外观 资助维基百科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资助维基百科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 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 生平开关生平子章节 1.1 早期 1.2 正統論 1.3 前秦時期 2 治史 3 逸事 4 子女 5 延伸阅读 6 注釋 开关目录 習鑿齒 4种语言 English 贛語 日本語 한국어 编辑链接 条目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引用此页 获取短链接 下载二维码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 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数据项目 外观 移至侧栏 隐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習鑿齒(?—383年),字彥威。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出身世家大族。東晉史學家。 生平 [编辑] 早期 [编辑] 習鑿齒的家族是襄陽豪族。習鑿齒早年有志氣,博學多聞,以文筆見稱。荊州刺史桓溫聘為從事,又得江夏相袁喬器重,袁喬屢向桓溫稱美鑿齒,於是轉西曹主簿,更見親待。後累遷至別駕。其時桓溫每次出征,鑿齒無論是隨軍還是留守,在處理機密要事時都很有成績,而他亦擅長書信及議論,故很得桓溫器重。當時清談之士如韓伯、伏滔等都和鑿齒交好,一次被派往出使建康,更得其時主政的會稽王司馬昱敬重。不過回到荊州時桓溫問及司馬昱像誰,鑿齒因答:“生平還未見過像他那樣的人。”而令桓溫十分不滿,貶為戶曹參軍。早在鑿齒升任別駕時,因官位高於兩位任州從事的舅舅羅崇及羅友,於是屢次陳請。此時鑿齒激怒了桓溫,桓溫就先後升二人為襄陽都督,反外調鑿齒任滎陽太守。[1] 正統論 [编辑]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習鑿齒&oldid=84708456”

Z
zh.wikipedia.org

Moonshot回答

習鑿齒巧妙地化解了桓溫對觀天者的誤解的故事中,桓溫曾問一位占星人關於國家命運的問題,占星人回答後,桓溫不滿意,第二天給了占星人一匹絹和五千錢,占星人以為桓溫是要他自殺,於是找到習鑿齒求助。習鑿齒解釋說桓溫只是開玩笑,讓占星人拿錢回家,占星人因此避免了誤會與死亡。桓溫後來表示:“然徒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這表明習鑿齒的智慧和聰明才智在當時受到了高度評價。這一事件展示了習鑿齒的智慧和對桓溫心思的深刻理解,以及他運用這些能力來保護無辜者的能力。来源:《晉書·習鑿齒傳》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