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选择在咸宁五年(279年)发动大规模伐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政治稳定与准备充分: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稳定社会,为伐吴之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
北方边境的安宁:在咸宁五年,晋军平定了秦、凉一带反晋的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收复凉州,使西北边境恢复安宁,得以全力攻吴。[7]
内部反对声音的压制:尽管有世族力量如贾充、荀勖、王浑等坚决反对伐吴计划,但晋武帝司马炎仍然坚定地推动了这一战略决策。[2]
战略机遇的把握:晋武帝认识到东吴的弱点,并利用这些弱点发动攻击,如东吴内部的腐败和不稳定。[4]
实现统一天下的遗愿:晋武帝从公元269年(晋泰始五年)起,即着手筹划灭吴,以实现先辈统一天下的遗愿。[11]
军事准备与战略部署:晋武帝安排能臣强将如羊祜、卫瓘和司马伷到荆州-临淄-徐州等军镇要塞,为伐吴之战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9]
通过这些措施,晋武帝司马炎在咸宁五年成功发动了大规模伐吴之战,并最终在次年三月十五(280年5月1日)使吴末帝孙皓正式投降,完成了对东吴的统一。[1]参考资料来源包括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以及历史专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