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灭吴之战中,吴末帝孙皓最终选择投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内部政治斗争和暴政:孙皓是历史上出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东吴经历了长期的血腥政治斗争,导致人才凋零,人心离散1。孙权晚年已经杀得血流成河,孙皓继位后,情况并未改善,反而加剧了内部矛盾2。
军事上的无力回天:晋军在战术和兵力上均占优势,吴国可用的名将已经不在人世,长江天险被攻破,军中将领纷纷投降以保全自身3。晋军兵力远超吴军,晋军二十余万,而吴军仅五万余(参战)4。
将领战死或投降:晋将王浚的水师逼近建业时,东吴的将领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已经没有人带兵抵抗5。
民心丧失:由于孙皓的暴政,民心已经丧失,吴国的统治基础被严重削弱1。
天命舆论的破灭:孙皓曾制造“天命永归大吴”的舆论,但随着晋军的逼近和吴军的节节败退,这种舆论破灭,无法再维系民心和军心6。
综上所述,孙皓投降是内外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其个人暴政导致的政治动荡,也有军事上的无力回天,以及民心的丧失。在晋军的强大攻势下,孙皓最终选择了投降,结束了三国时期东吴的历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