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的起源与术语“大乘”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根据搜索结果,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大乘佛教的起源:大乘佛教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发展出来[1]。它与大众部的关系较为密切[2],并且被认为是以成佛为目标而修行的菩萨乘,由于菩萨成佛救度无量众生,因此得名“大乘”[1]。
术语“大乘”的含义:“大乘”意为大的运载物、大的车辆或在大道行进的事业,比喻可运载广大众生达到涅槃彼岸[3]。这个术语强调了大乘佛教的目标是普渡众生,帮助他们达到最终的解脱。
大乘佛教的特点:大乘佛教强调菩萨的理想,即为了利益众生而追求佛果,这与术语“大乘”所暗示的“广大”和“包容”是一致的[1]。
历史发展:大乘佛教在历史上逐渐形成了多个学派,如中观学派和唯识学派,这些学派都对“大乘”这一术语和概念有着自己的解释和发展[4]。
综上所述,大乘佛教的起源与术语“大乘”之间的关系在于,这个术语不仅描述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教义和目标,也反映了其历史发展和教理的演变。大乘佛教的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都蕴含在这个术语之中。
[1] 维基百科,大乘佛教 [2] 龙树哲学思想的探源 [3] 人民网,古代印度佛教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4] 中国宗教学术网,王志远:“般若三经”的社会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