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什么是隐变量理论,为什么在解释量子力学中引起争议?

参考资料

Moonshot回答

隐变量理论是一种解释量子力学现象的理论框架,它认为量子系统的行为是由一些尚未被我们观测到的变量(即“隐变量”)所决定的。这个理论最初由物理学家大卫·玻姆提出,作为对量子力学标准解释(哥本哈根解释)的替代。哥本哈根解释认为量子系统的状态是概率性的,只有在测量时才会“坍缩”到一个确定的状态。

隐变量理论引起争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非局域性:隐变量理论预测了量子纠缠现象,即两个或多个粒子可以瞬间影响彼此的状态,无论它们相隔多远。这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光速是信息传递速度上限的原则相冲突,因此被称为“鬼魅般的远距作用”。

  2. 实验验证:尽管贝尔不等式的提出为区分量子力学和局域隐变量理论提供了可能,但实验验证这些理论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有一些实验支持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但这些实验通常存在一些漏洞,如探测漏洞和通讯漏洞。

  3. 理论复杂性:隐变量理论通常比标准量子力学更复杂,需要引入额外的变量和假设。这使得它在数学上和概念上都更加难以理解和处理。

  4. 哲学和解释问题:隐变量理论与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在哲学上有根本的不同。哥本哈根解释强调观测者在量子现象中的作用,而隐变量理论试图恢复物理现象的客观性,不依赖于观测。

尽管存在争议,隐变量理论仍然是量子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挑战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基本理解,并推动了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