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ki
为什么清史稿被视为重要文献,但同时也被认为是未曾定稿的作品?

OpenAI回答

《清史稿》被视为重要文献,主要因为它是清朝灭亡后,由中华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组织编纂的记载清代历史的官方正史,且它采用了传统的“纪传体”体例,继承了中国正史的传统。它涵盖了清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对于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清史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全书共536卷,内容十分丰富,是清史研究中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6】【7】。

然而,《清史稿》也被认为是“未定稿”,这是因为编纂工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未能完全完成。编纂《清史稿》的时间从1914年持续到1927年,但由于时局动荡、资金和人员的不足等原因,编纂过程显得匆忙。主编赵尔巽在清史即将完成时去世,之后的整理工作也未达到预期的精细程度,部分内容还存在错误和未校订的地方。赵尔巽在去世前也明确表示,这部史书应称为“清史稿”,以示其并非最终定稿【7】。

另一个因素是,《清史稿》在编纂过程中受到满清遗老遗少的影响,他们对清朝的统治持有较强的维护态度,导致书中对清朝的描述带有偏向性,甚至对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持有消极态度。南京国民政府对此极为不满,曾在1930年发布禁售令【7】【8】。

因此,《清史稿》虽被视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但它的“未定稿”性质意味着这部作品尚未达到理想的史书水准,仍需后世学者继续考证、修订。

继续提问

津ICP备19006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