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南征后通过“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稳定南中地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撤军与地方自治: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后,决定从南中撤出军队,不留兵,从而缓和和消除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矛盾,使“纲纪粗安”,“彝汉相安”[^1^][^2^]。
任用地方势力:诸葛亮重用南中的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对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而是任用当地人如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并收降爨习、孟琰等,与孟获一起授予官职,让他们自治[^3^][^4^]。
经济开发与民族融合:诸葛亮注重发展南中经济,通过产品交换,使得南中的金、银、漆、朱砂、牛马、犀等物资与巴蜀地区频繁交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5^]。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诸葛亮坚持“不留兵,不运粮”,从而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使得蜀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6^]。
屯田制度:在北伐前线组织兵士屯田,以增加军粮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实行“减兵省将”,缩减军事开支,增加社会生产力[^7^]。
通过这些政策,诸葛亮成功地稳定了南中地区,为蜀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https://www.sohu.com/a/742831541_121124715 [^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21/19/19248296_1009729235.shtml [^3^]: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025A08VC900 [^4^]: https://m.fx361.cc/news/2014/0306/18376078.html [^5^]: 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b54Lp/ [^6^]: https://finance.sina.cn/sa/2010-07-06/detail-ikftssan9262646.d.html [^7^]: http://www.shkxjk.com/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613